close

 2012/09/20

【聯合報╱巫瑩慧/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】

日本東京工科大學教授Ryoko Rokkaku日前來台,分享「隔代交流」的失智症照護模式,透過特定活動或結合日常生活互動,讓失智症的長者和兒童共度時光,增進彼此生命的意義。

日本的「隔代交流」,是將幼稚園與小型失智症照顧中心相鄰設立,每天有固定時段讓小朋友和長者進行共同的活動,如散步。從出發前相互檢查衣物和用品準備,到行走時相伴,一起享受社區人文、欣賞沿途風景及安全的提醒等。

讓老人家從小朋友身上得到生命力,也就是奇蹟的能量;而小孩子在接受長者教導時,也學習到生命的關懷和體貼。最重要的是,當孩子放學回到社區時,會自然宣導「長者」、「失智症」等正面訊息,促進不同世代間的了解與尊重。

澳洲早在2007年起,由地區性失智症協會,啟動了類似日本的隔代交流。另外,今年3月在倫敦的國際失智症年會中,法國失智症研究協會發表了「隔代交流:集體彩繪的成效」報告。該協會邀請300位失智症患者和300名兒童,在兩個月中於40個工作坊,進行800個風箏的彩繪活動,並在2011年9月的國際失智症日,沿著摩納哥和法國東南部的海岸,一起釋放升空。

這個大型壯觀且別具意義的活動,吸引了高度關注。對於增進失智症的正確認識和展現失智症患者仍具有社會功能上,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。

日本已是高度老化的國家,失智人口突破300萬人,日本厚生勞動省自2005年起推動「認識失智症,打造友善社區」,至今支持溫暖守護失智症患者和家屬的民眾已超過340萬人。其中由社區中的商店和銀行等著手的愛心串聯、以認真又活潑方式推廣的失智症劇團,與住在附近老人一起參與的健康俱樂部,以及隔代交流等,都是積極的社區教育和互助活動。

不論澳洲、日本或法國的推展計畫,都有以下特色,一是結合社區資源和多數人力量。二是支援長者融入社區,持續發揮其現有功能,三是讓民眾了解和認同長者回饋社會的心願。這些社區的新目標,經由良善的思維和合作,相信能為在地老化提供更務實的方向,同時為整體環境注入祥和與歡樂。

走出家庭 老人家越學越靈活

2012/09/20

【聯合報╱本報訊】

人口老化,國際失智症協會(ADI)統計,2009年,全球每7秒鐘增加一名失智症患者,到2012年,世衛組織發現,每4秒鐘就有一名失智症患者。

不少民眾可能開始擔心,是不是該多吃那些食物來預防失智?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任甄瑞興指出,持續學習和運動,是預防失智症的好方法。

「運動和學習都讓腦細胞持續運作。」甄瑞興表示,掌腦部控記憶的海馬迴,隨著年齡萎縮,但歐洲研究顯示,高齡學習者的海馬迴不但沒有萎縮,反而增厚。

除能預防失智症,高齡學習也有不少好處。中正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黃富順說,不少研究發現,老年學習可以提升生活幸福感、滿意度,也可增進與家人和朋友之間的關係。

黃富順說,國外老年人退休後,有很高的比率去當志工或重返校園,國內老年人多半回歸家庭,與社會脫離。

擔任志工其實也是一種學習,黃富順建議,台灣的老年人應多走出家庭,與人群接觸或培養興趣,接收多樣化刺激,除活化腦部細胞,也能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質。

甄瑞興說,學習能預防失智症,但壓力過大可能會有反效果,建議適時紓壓,過與不及都不好。若記憶明顯衰退影響工作或生活、語言表達難、搞不清時間或地點、判斷力變差、東西擺放錯誤、個性改變等失憶症極早期症狀出現,應盡早就醫診斷,可有效防止惡化。

AD-8極早期失智症篩選量表

□1.判斷力上的困難,如易落入圈套或騙局、送不適宜的禮物。
□2.對活動和嗜好興趣降低,如過去愛唱卡拉OK,但最近變得沒興趣。
□3.重複相同的問題、故事和陳述。
□4.學習使用工具、設備和小器具有困難,如時常打錯電話或電話撥不出去,不會使用遙控器開電視等。
□5.忘記正確的年分、月分。
□6.處理複雜財務有困難,如忘了繳過去負責的所得稅、信用卡帳單等。
□7.記住約會時間有困難。
□8.有持續的思考和記憶方面的問題。
若發現家屬或自身出現2項以上症狀,可能是失智症極早期症狀,應盡快就醫診斷。

與失智病患溝通/避免玩「我是誰」遊戲

2012/09/15

【內容摘自《當爸媽變成小孩 - 全方位照顧失智長輩》,作者張靜慧、黃惠如,天下生活文化出版】

 

很多家屬每天都要考病人:「你叫什麼名字? 你記得我是誰嗎?我叫什麼名字? 我排行老幾?」甚至把全家人的名字都復習一遍;如果有訪客,還要加考:「這是誰? 他叫什麼名字?」病人有時會覺得煩,生氣不回答,也有些病人確實忘了,答不出來或答錯,怎麼想還是想不起來,讓病人、家屬都覺得尷尬、挫折、感傷。

這種小測驗到底對恢復病人的記憶力有沒有幫助,見仁見智,每個病人狀況不盡相同。不過,這種情境對老人家來說確實是壓力,如果考量病人的自尊心與情緒,專家建議別一天到晚考病人,多用正向、確定的語句告訴他你是誰、你要做什麼,比如:「媽,我是你的小女兒小文,我帶你去公園散步。」或者「爸,隔壁鄰居陳伯伯來了,他來跟你聊天。」幫患者憶起眼前的人是誰、知道他要做什麼,心裡會比較有安全感,願意配合。

台灣失智症協會祕書長湯麗玉說,如果希望病人記得自己,最好常常出現在他面前,如果一年才見一次,恐怕很難記得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像山一樣 的頭像
    像山一樣

    jen81299的部落格

    像山一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