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文書評/日本像更明晰
|
|
||
推薦書:簡白《江戶‧東京》(允晨文化)
約莫於1990年後期,中國的社科院研究員指出,有關日本思想史方面的研究者,只有區區十名左右!有識者不得不感到困惑。這與其大國人口比例懸殊的數字,某種程度反映出其學術界的矛盾與消極因素。至少可以這樣推論,在那個時期,他們尚未從特殊的仇日的歷史情結,或者由國家控制的學術環境中解放出來,使得這方面的研究嚴重落後。如今二十餘載匆匆已過,情況為之改觀了,無論是日本思想家的研究專著和文化論述,以及作家對日本歷史社會的剖析,均取得了亮眼的成績。我想,這個出色的逆轉,正透顯著民族的自信與進步。 而台灣的歷史境況又是如何?二次大戰以後,國民政府亟力推動親美反日的教育政策,凡事以美利堅合眾國為馬首是瞻,逐步鞏固或擴大美國為現世天堂樂園的形象;相反地,仇日言說成了思想主流,有留日經驗卻尖銳反日的學者教授,其意識形態式的「愛國論述」受到重用和宣揚,加上隨著時間的推移,日本的負面形象就這樣深植下來,中肯而深入的日本論述更形荒蕪蕭索。但奇詭的是,相對於官方反日思想熾盛,民眾卻反向的追尋,總是感性和刻意看待日本的美好事物,失去了清醒與理性批判的目光。迄今為止,這個歷史視角的位差仍沒有完全擺正回來。 於是,在台灣不諳日語的哈日族群和文化研究者面臨這樣的窘境:想要窺探日本的精神史或大眾文化的底蘊,竟然連基本的入書門都付諸闕如,只能透過有限的日劇頻道和零星報導,自行拼接和重組日本像,難怪本科出身的作者感喟不迭,乾脆投身史料之中披沙揀金,一來為自己除魅(disenchantment),一來為讀者開啟認識日本的另扇大門,可謂意義非凡。 《江戶‧東京》一書,論及的內容相當廣泛,有對江戶時代的歷史勾勒,對日本情色電影的探討,剖析風起雲湧的明治維新志士、作家文士的情死糾結、日本漢字的美學內涵、流行歌曲的演化歷程、藝伎與藝旦的身分差異等等,在簡白亦莊亦諧的文字下,統統被注入生機復活了起來。這如同為閱者提供了時間走廊,輕易地就能重新回到歷史現場。以知識再生產和確立台灣本土視野的角度來看,這絕對是可喜的開端。雖然作者謙稱,此書的撰寫乃出自文學前輩的激勵而成,但有個鐵錚錚的事實,那就是閱覽此書之後,我們看到的「日本像」比以前更明晰了。 |
留言列表